欢迎光临中国致公党镇江市委员会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 参政议政 - 课题调研

欢迎光临中国致公党镇江市委员会

“致福工程”的创新发展和转型途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07.17     浏览次数:

致公党镇江市委

    社会服务工作是参政党的一项社会职能,是参政党政治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既是民主党派展示自我形象的窗口,又是参与实践,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2003年9月,一项由致公党江苏省委倡导的,旨在“致力扶农,教农民上网,为农民造福”的“致福工程”在镇江市高资镇农村开始试点,通过免费培训农民用电脑、学上网,教会农民从计算机网路中获取信息,不断提高致富能力,改变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实践,“致福工程”已经在全省铺开,建立了82个培训点,迄今已累计免费培训农民达20余万人,取得广泛社会影响。2012年,“致福工程”上升为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的品牌工程在全国进行推广。

    “致福工程”有点到面,迅速扩大,实施效果明显,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立旨鲜明,让农民直接受益。致公党经过多年对农村现状调研分析,发现由于长期遗留的二元结构,造成了农村的信息不畅,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手段缺乏,农民只能以传统的旧模式从事从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使广大农民长年累月艰辛劳作,而换来的是低效益;通过“致福工程”的培训,培养一批“懂电脑、会上网”的新型农民,把运用新科技和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结合起来,把扩大特色农业的种养殖规模与市场结合起来,让农民在更大范围内自主选择致富道路;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及农民自身成功实践启迪周围群众并帮助他人致富。二是领导关心,地方党委政府重视。“致福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李源潮书记、梁保华省长、张连珍副书记、张桃林副省长、黄莉新副省长都对“致福工程”作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领导还多次视察“致福工程”,对实施“致福工程”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副主席王宋大先后赴江苏了解“致福工程”实施成效,对进一步推广作了重要指示。从2004年开始,省政府拨出专款,在全省范围内支持推广“致福工程”工作。各地政府对“致福工程”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完善的后勤服务。三是多部门合作,协力推进。从2004年开始,省农林、财政、科技、信息四部门积极投入到“致福工程”的实施、管理,与致公党江苏省委形成五家联合实施的局面。各厅局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和优势,加强沟通、主动合作,推动这项工程的高速发展。四是多方合作,做大做强。在“致福工程”试点建设伊始,我们就注重发挥党员成员的自身优势,注重协调联动社会各方积极因素,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其中,让拥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引导参与到“致福工程”活动当中,努力使之形成一种社会化行为;同时,支持培训点整合各种培训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经过十年的努力,形成了政府扶持、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共同打造“致福工程”为“三农”服务的特色品牌。五是不断探索内涵和外延,创新发展。作为一项民主党派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不断扩大社会服务成果的效应和覆盖面,我们在拓展“致福工程”的内涵和外延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十年来,根据社会情势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我们对培训教材进行了三次改版;探索建立了“以村镇为重点,把学校办到农民家门口”的推广模式,将“致福工程”与民族扶持、农民创业培训等社会难点紧密结合,积极将“致福工程”与“同心工程”等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努力探索新的推广模式,使这项社会服务行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更富于旺盛的生命力。

    十年的努力实践,铸就“致福工程”这个社会服务品牌,通过这个窗口,致公党展示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是,随着“致福工程”持续、深入开展,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随着“致福工程”全面推广,受职权限制,特别是财政经费的制约,作为参政党的致公党已不能、也不应该继续承担现有培训点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二是“致福工程”开展已经十个年头,各培训点开展单纯的以电脑培训为内容的受众对象越来越少,项目运行的路越来越窄;三是各地农业部门、各农广校已将电脑网络技术纳入农民培训工作职能中去,相比我们的“致福工程”优势更显著,效果更明显;四是“致福工程”这个本党社会服务的品牌效应在现实中有弱化的势态。因此,要在新形势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致福工程”这项既是展示自我形象,又是参与实践,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工程的活力,致公党就必须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体现自身价值,发挥应有作用;就必须准确定位,牢固树立为发展服务的理念,树立社会服务是自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的思想,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去。为此,我们建议:

    一、坚持“致福工程”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致福工程”经过实践的检验,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长达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它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民主党派和中共同力合作的“同心”工程典范,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也是致公中央把它上升为本党社会服务的品牌工程的最重要的原因。要继续坚持发挥“致福工程”的典型示范和品牌效应,就必须跳出它原有的、单一的项目范畴,扩展为涵盖致公党多项社会服务工作的综合性社会服务品牌,使它成为致公党社会服务的代名词。围绕“致福·侨海报国”、“致福·支边扶贫”、“致福·科技帮扶”、“致福·阳光关爱”、“致福·民生改善”、“致福·帮医助教”6个方面转变“致福工程”的发展方向,架构完善的理论支撑体系,扩大内涵,激发“致福工程”更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逐步放手,实现平稳过渡。

    对全省范围内的现有“致福工程”培训点,除了建议保留“致福工程”的发源地---高资镇培训点外,其它的市、镇级培训点有序移交给地方农广校,实现职能的转移;与地方政府协商沟通,将村级培训点纳入到各级政府培训体系中,实现资源共享。将原有的“致福工程”培训点作为各地致公党组织的联系点、工作站,我们也就从支撑“致福工程”培训点管理、运行的工作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和力量开展“致福工程”六大工程的推广和落实工作。

三、    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

    “致福工程”内涵的扩大,有利于指导致公党各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工作。致公党江苏省委一要在全省范围内有机布局,按照各市级组织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党员构成状况划区分片;二是在社会服务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以“致福工程”这个社会服务品牌为载体作为本党组织建设的抓手;三是各市组织根据具体条件,择一到两个“致福”项目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的抓手;四是要将“致福工程”的六大工程落实到具体项目中去;五是致公党要明确位置,立足党派特色和资源,不要贪大求全,集中力量推动政府未涉及到社会管理方面的工作;六是继续把“致福工程”与“同心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做好做实,扩大影响。

    四、以“致福工程”十周年为契机,通过论坛的形式,总结经验,谋划“致福工程”未来发展的蓝图。

    今年是“致福工程”走过的第十个年头,也是这个社会服务品牌转型发展的节点。致公党江苏省委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基础上谋划未来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蓝图。一是在全党范围内举办全国性的以“致福工程”为专题的论坛,在典型示范、推广经验的同时,集中研究“致福工程”六大工程的走向;二是邀请致公党中央高层出席此次论坛,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出台江苏省“致福工程”白皮书,总结经验,规划、指导未来社会服务工作,让“致福工程”的再出发更坚实、更稳妥。

本文共分 1